古琴樂器,上海七弦古琴文化發展基金會理事長楊致儉告訴早報記者,古琴申遺成功10年來,政府保護力度不斷加強,有興趣學習古琴技藝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影視作品中古琴出現的頻率也比過去更高,雖然一些樂曲在內涵上不及古曲精深,但通過旋律吸引更多的人去體味古琴韻味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入門普及手段。
不僅僅是樂器
古琴文化《禮記》中有記載,“士無故不撤琴瑟”,相較于其他樂器,古琴除了演奏樂曲之外,對今人來說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其文化內涵。作為古代知識分子的“必修課”,它積累了千百年來古人智慧的許多財富和音樂經典,古琴的演奏技法並不難,但要彈出、品出其中韻味卻需要奏者、聽者具備相當的文化素養。由於記譜法相當成熟,《廣陵散》、《高山》、《流水》等古琴的曲目連同指法一起流傳千年。幾乎每首古琴曲都有出處,背後都有陽春白雪的典故。
例如此次音樂會將上演的《梅花三弄》,典出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乘船進京時的故事;《幽蘭》則按照1400多年前傳下的文字琴譜演化而來,琴音表現的是孔子路遇空谷幽蘭,借其比喻自己的懷才不遇、抑鬱傷感;《欸乃》則根據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七言詩《漁翁》。
首次進入“上海之春”
古琴音樂去年熱播的電視劇《甄嬛傳》中,甄嬛憑藉高超琴藝深得皇帝青睞,其後,佳人又與十七王爺琴簫合鳴,《湘妃怨》、《長相思》、《紅顏劫》等哀婉悠長的曲調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奏出這古樸深情之音的樂器就是古代文人士大夫修其涵養必備的古琴。
古琴音樂5月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中央音樂學院教授趙家珍將在上海音樂廳舉行古琴獨奏音樂會。其間,她將演奏這幾首《甄嬛傳》中的古琴曲。 古琴200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錄入世界人類口頭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繼崑曲之後我國第二個世界級非遺。今年恰逢古琴藝術被列入世界非遺名單十週年,趙家珍的古琴獨奏音樂會也是古琴專場音樂會首次被列入“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的參演項目。
奏影視音樂吸引年輕人古琴價格
擔綱本次音樂會主角的古琴演奏家趙家珍是我國目前最年輕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也是傳承人中唯一的女性。她師承我國虞山吳派奠基人、一代宗師吳景略先生,得到廣陵派宗師張子謙的精心指教,並承蒙龔一先生和吳文光先生的教誨,融會各派所長,琴藝精深。除了是電視連續劇《甄嬛傳》中所有古琴原聲的演奏者,包括《末代皇帝》、《紅樓夢》、《三國演義》等眾多影視作品中的古琴曲皆出自趙家珍指下。2011年趙家珍錄製的個人古琴獨奏專輯《琴——趙家珍》獲第十屆美國獨立音樂世界音樂最佳專輯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