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歷史

古琴世界上最古老的撥弦樂器古琴,鑒於出土的商朝卜骨上刻有甲骨文琴字。博·拉文格林(Bo Lawergren)認為,它可能從像箜篌這種中東豎琴發展而來,而箜篌最早出土樣本是在新疆省且末縣,可追溯到前400年至前200年。[1]許多學者表示它在周朝時期流行,而已知最古老的成文古琴指法樂譜可追溯到漢朝。

古琴文化,漢至魏晉時期,有音樂家、音樂理論家蔡邕和嵇康。據蔡邕著作《琴操》所述,現代古琴的型制於東漢晚期確定。蔡邕作有琴曲5首,合稱「蔡氏五弄」;又傳他曾用灶余焦木製成著名的「焦尾琴」。《胡笳十八拍》相傳為蔡邕女兒蔡琰作。嵇康流傳有琴曲4首,合稱「嵇氏四弄」,並著有《琴賦》、《聲無哀樂論》等著作。古琴曲《廣陵散》也在此時廣為流傳。

關於古琴的最早文字記載見於《詩經》,古琴樂器與古琴相似的最古實物是曾侯乙墓中的(筑)和十弦琴。筑長度與現代古琴相仿,而十弦琴長度是現代古琴的一半,其的創製來源並不清楚,傳說有伏羲造琴、神農造琴,但無考古支持。琴體較厚,琴面不平,無徽位。戰國中期和西漢則有比現代古琴短些的七弦琴出土。

台北古琴課程

點選下方連結
杭咚老師走訪中國大陸古琴製作訪試音,挑選音質好的古琴